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锂电储能热潮消退!
日期:2023-10-1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chenglingy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2023年新型储能的发展可以用烈火烹油来形容,尤其占绝对比例的锂电池储能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投资过热带来的极致内卷,加上核心商业逻辑缺失,与电力系统运行安全要求失配等问题,带来行业普遍的焦虑与质疑。一方面是继续繁华的外表,另一方面是各类报道带来的风声鹤唳,锂电池储能登顶之年,也进入了面临抉择的多事之秋。

一、新型储能的繁华和隐忧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我国今年前六个月新增的新型储能装机量达到8.63 GW/17.7GWh,接近历年新型储能装机总和,带动今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并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超过17.33 GW/35.8GWh。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预测,今年全年新增装机功率有望达到15-20GW,装机容量有望达到30-40GWh。尽管不同场景的应用,带来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加强,但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仍占绝对比例,我国也形成了占全球主导作用的锂电池储能生产优势。

但是,新型储能在市场“外热”的同时,对于行业发展的“冷思考”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新型储能的收益模式。新能源强配储能带来的资源浪费以及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反对,对于建立独立的收益模式,通过储能项目盈利形成造血能力成为下一轮投资接续的条件;二是以锂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的安全性、可用性、使用寿命以及与电力系统的适配性问题,促使更多的人转向具有长时物理特性的技术路线;三是资本对锂电池储能的过渡追逐,带来行业的发展过热,行业无序竞争加强,行业风险快速积聚。

二、传闻不断,多事之秋

上述问题始终困扰着行业的发展,而下半年以来围绕锂电池储能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尽管很多未加证实,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行业发展底子不足,动辄草木皆兵的敏感体质,对行业发展信心带来了消极影响。以下大致对影响较大的几个事件分析如下:

1.事件一:科创板暂停储能IPO传闻


8月份,一度传闻科创板将暂停储能企业上市,导致整个市场风声鹤唳。尽管传闻并未证实,但也客观反映了监管对于锂电池储能融资过热的担忧。当前,国内储能企业九万多家,大部分以锂电为主,而地方政府在产业规划中动辄将电化学储能作为其重点产业,未来释放的产能将远大于市场实际需求。

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国内储能电池产能已超过200GWh,产能利用率已下降到50%以下。在锂电池储能已严重内卷的状态下,也带来储能锂电池价格、储能EPC价格快速下降。8月份,储能电池厂楚能新能源宣布年底280Ah储能锂电池将以不超过0.5元/Wh的价格(不含税)销售,储能电池正式进入0.5元/Wh的时代,该价格意味着储能电池厂商亏损面将快速扩大。可以预计,通过“价格战”加快行业产能出清,是所有储能厂商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在这种态势下,加大资本市场融资,最终实现IPO,是储能厂商赢得市场搏杀的最优选择。但在股市持续下行的不利情况下,融资市场的收紧是大势所趋,叠加对储能行业盲目融资的抑制,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收紧是化解锂电池储能产能过剩、内卷加剧的必然之举。

相较去年资本的热烈追捧,今年锂电储能厂商则感受到了明显的寒气,资本从充裕迅速变得稀缺,对企业的估值也越来越低。可以想见,对锂电池储能厂商,在未来不短的时期内,化解产能和优胜劣汰是主要逻辑,而度过寒冬、穿越周期的养分可能很难再从资本市场吸取,需要依赖自身技术和成本的管控能力。

2.事件二:知名企业的罗生门

今年9月底,备受资本追捧的某知名锂电池储能企业陷入产品质量风波。据传闻,该企业存在10亿金额级别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果问题属实将在整个锂电池储能行业掀起轩然大波。而该企业被公认为是2022年猛然杀出的一匹大黑马,借助电梯传媒和资本运作,企业从2019年成立起,实现了野蛮生长。近两年也分别两次获得巨额的融资,成立不到4年已经启动上市进程,准备摘下“国内储能电芯第一股”的桂冠。

该企业的崛起生动注解了资本饮血储能行业的凶残现实,靠一级市场快速融资,起步就拿出冲刺的架势,在资本野蛮助力下,不断采用扩产、降价进行催生,最终在IPO盛宴中回血,这无疑是一场“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最终接盘方也不言而喻。

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锂电池储能行业进入调整期的进程快于预期,在需求不振、开工不足、竞争惨烈的当下,储能行业靠舆论维持的繁荣局面可能一戳即破,该企业质量风波只是行业“草木皆兵”的一个缩影。我们期待一个真相,也乐于看到资本助力实业的发展,但如果资本只带来产业的快速膨胀和恶性竞争,在锂电池本就存在本质安全争论的情况下,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无疑将带来对锂电池储能更深的怀疑。

3.事件三:大咖为行业纠偏


随着新能源占比的提升,储能被当成电力系统中继源网荷之后的第四极,“源网荷储”概念越来越被业界所重视,似乎电能的普遍存储触手可及。在全民谈论储能突破的同时,几位行业大咖发声为行业纠偏,无疑给当前的盲目自信浇了一盆凉水。

先是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专职委员郑耀东在第十届国际光储充大会上提出,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储能只是一种调节手段,永远不会成为电力系统的第四只脚。其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在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指出:对储能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储能不是万能的!

两位知名专家的喊话,都从电力系统真实需求出发,呼吁大家对新型储能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揭示了以下事实:

(1)新型储能的本质作用是为电力系统提供调节作用,它并没有改变发用电实时平衡的客观规律,而是一种促进发用电平衡的手段。相对常规发输变电设备,储能的调节成本仍较高,决定了当下储能的应用范围有限,储能容量仅占电力系统总电量的小部分。

(2)储能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不应将其局限于“新能源+储能”的某一特定场合,它的核心功能不是简单的新能源消纳,而应放到电力系统整体平衡中来统筹考虑,这样才能从最优规划角度决定上多少储能,也保证储能较高的循环利用。当下储能的核心价值在于发挥保障容量的作用,商业模式中获得电力短缺时的稀缺电价应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3)储能对电力系统的适配性非常重要。新型电力系统中间的“两高”问题,以锂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只能对第一个问题,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带来的发用电平衡问题有所裨益;但实际上加剧了第二个问题,即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并网带来的安全稳定问题,加上锂电池存在的自身安全问题,寻求具有物理转动惯量、适用于长时的、具有高安全性能的储能技术路线是未来储能更大规模发展的必然出路。

4.事件四:共享储能租赁不及预期


2023年,共享储能崛起成为主要增长力量,但共享储能容量租赁的商业模式本质上还是将储能负担转嫁到新能源头上,容量租赁并未形成完善的市场,租赁情况远不如预期。

首先,租赁价格方面。尽管宁夏、山东、湖南、广西等多个省份发布了新型储能容量租赁参考价,但据储能与电力市场不完全统计:宁夏、山东、湖南多个项目招标容量租赁价格折合102-150元/kWh·年之间,平均值为126元/kWh·年,招标形成的租赁平均价仅为参考平均价(243.5元//kWh·年)的52%。

其次,租赁合同年限。因为新能源企业仅将租赁储能作为并网的权宜之计,因此新能源企业尽量压低租赁年限。已经中标的租赁项目,期限最长为3年,远达不到政策推荐的五年以上。

最后,出租率较低。根据新华财经报道,上半年宁夏容量租赁市场表现不佳,部分电站出租容量仅占10%,储能电站收益远不及预期。而根据前期山东市场的报道,电站容量租赁情况也较低。

储能容量租赁是共享储能收益的重要来源,租赁收益低于预期,对于既有项目成本的回收,以及激励未来更多投资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而投资商将需要从现货市场等方面重新寻找储能的盈利模式,对现货市场规则的不理解和风险担忧,可能带来储能投资的新一轮迟疑。

三、未来的路在何方?

众多的“灰犀牛”事件叠加下,锂电池储能企业只有自我革新,才能走出第二成长曲线,以下几点建议也属老生常谈:

1.建立与电力市场改革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尽管各地陆续出台激励政策,但在当前监管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储能核心收益模式只能立足于市场本身。考虑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新型储能收益将以“电能量收益+容量收益”为主。在储能成本仍较高的情况下,应结合各地不同应用场景,提升储能项目的运行能力,而储能运行能力与设备质量、运营方对现货市场的理解以及价格预测能力息息相关。

2. 努力迎接替代性竞争,融入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要求。新型储能的作用,将从新能源并网“路条”走向靠运行效果获得收益,建立与电力系统运行相匹配的质量标准体系,是满足并网运行要求,进入调度运行体系的前提条件。电力系统需要更长周期、更加安全以及容量更加稳定的储能方式,所以来自压缩空气储能、全钒液流储能的挑战将越来越强劲。从电力行业发展的标准来进行技术革新,提升对电力系统电压、频率的耐受能力,为电网运行提供主动支撑能力将是锂电池储能技术发展的方向。

3.行业洗牌,劣质产品出清。对储能安全运行要求收紧,以及靠运行效果获得收益的导向,将彻底扭转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资本市场的断奶,使靠资本催生的方式难以为继,专注于靠宣传、渠道而不是设备质量本身的企业将逐步出清,产品性价比高的企业必将胜出,头部企业的优势也将夯实。只有经历较长周期的大浪淘沙、优胜劣汰,锂电池储能行业才能逐步回归健康。 

原标题:锂电储能热潮消退!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零点能源智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