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和一些风电和光伏产业的观察者聊天,得出个有趣的结论:
风电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火电,而是光伏。
在“碳中和”、“碳达标”大视野大格局大目标的指引下,在未来新能源的发展中,风电的赛道很可能被光伏“挤占”。
这并非危言耸听。
最直观的感受来源于近期资本市场的表现:相比光伏,风电的估值真是太低了。
相信朋友们已经注意到近期光伏板块的表现。
统计发现,即将过去的2020年,光伏出现了超过750个涨停榜。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年内涨幅达到105.63%,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
与此同步,2020光伏新项目投资超过4000亿元。十天前,光伏总市值突破20000亿。而五个月前,光伏总市值才刚突破10000亿。也就是说,不到半年时间,中国光伏上市企业的总市值就翻了一倍。
上周五,隆基股份市值突破3500亿,通威股份市值突破1800亿。此外,信义光能和阳光电源市值也先后突破1000亿。
观察人士和一众分析师都给出同样判断:买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顶级投资机构和投资人正加速进入光伏。不久前,高瓴资本以158亿接盘隆基股份6%股份。此前,12月10日,通威股份披露60亿定增发行情况报告书。共有16家公司获配定增项目,其中,包括知名公募易方达、睿远、朱雀、大成等7家基金公司,还包括高瓴资本、迎水投资等私募机构。而抢筹失败者军团中也不乏JPMorgan ,中金公司,银华基金以及三峡资本这样的巨头。
不久前,“广东高景太阳能”与珠海市国资委共同签署了总投资170亿元的光伏项目,涉及50GW的超大规模硅片项目。这家企业的背后,有另一家巨型资本公司IDG的身影。
反观风电,在国家已经定调“碳中和”承诺后,其与光伏表现相比,却平淡很多。
统计相关数据发现,在光伏总市值超过20000亿的当天,中国风电上市企业的总市值却不到5000亿。独家企业市值上,作为龙头,金风科技总市值不到600亿元;明阳智能不到400亿。再看中材科技,市值380多亿;天顺风能,市值156亿;运达股份,市值49亿元。作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运营商,龙源电力的市值也才刚刚跨过600亿。
在光伏行业,至少有15家年营收仅10亿至20亿不到的企业,如今市值都超过200亿元。
此外,最近几月,我们都很少听到有顶级机构投资者进入风电。
同样作为新能源,同样作为国家“名片”,风电在资本市场上却为何如此不受“待见”?
并非厚此薄彼,也绝非诟病风电。而是,记者认为,这需要整个行业一起思考,探讨,甚至更积极地去解决类似问题。而且我们认为,长远来看,资本市场的估值,以及大型机构对风电的“看法”,必然影响这一产业未来的发展。
风电在资本市场的价值为何被如此低估?欢迎行业朋友一起探讨,欢迎拍砖。
记者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1、最直接的原因:不管是媒体、专家、不同投资者、甚至企业家,在不同场合,不同平台,为产业鼓与呼的人,以及呼吁的力度,“光伏圈”明显强于风电。换句话说,光伏行业的“吹哨人”,远远多于风电行业。向资本市场介绍风电的专业人士、专业媒体,也远远少于光伏。
2、 光伏产业链的灵活度高于风电,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投资主体构成比风电丰富,特别是光伏的民营资本丰富,产业链上大型、中型、小型,乃至微型企业数量远高于风电。
3、 整体上,风电的投资活跃度低一些,相比光伏扩张扩产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风电扩张扩产的消息少很多,让投资者缺少想象空间。
4、 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风电终端的应用场景相对单一,基本是“TO B”属性;而光伏的应用场景,可以深度到“千家万户”,户用光伏的发展,从城市到农村,似乎可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其兼具科技与消费品属性,具有明显“TO C”属性,这也决定了光伏可以更好的“讲故事”,包装概念,比如智慧能源、智能化、AI、能源物联网等等。资本市场就是喜欢有故事,有想象,资本就是吃着一套。
从欧洲一些成熟社区的过往发展来看,风电原本也可以通过社区投资与应用实现一定程度的“TO C”,但在国内市场,目前暂时很难行得通。
5、 全球产业地位与光伏还是稍有差距,在全球市场份额和风电核心技术方面,国外部分巨头仍举足轻重。反观光伏,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连续5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产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之首,组件连续13年全球全球之首,产业链实现国产化。此外,光伏专用设备市场规模达到250亿,占全球市场的71.4%;全球化布局,在2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建厂,产品出口至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6、 风电很少见颠覆性新技术,而光伏技术迭代更快,百花齐放;技术赛道上,行业格局每年都充满变数,变化中蕴含重大机会。
8、 整体上,最近两三年,风电龙头企业核心经营业绩的增长低于光伏龙头企业。
9、与光伏相似的是,资本市场,乃至不同投资者,对于风力发电依然有诸多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