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新能源汽车:别把政策当作逃避市场竞争的借口
日期:2019-09-10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imaran_sxj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编者按: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是为了让新能源市场回归理性。部分企业不应过渡依赖于政府补贴,从而在技术路线上摇摆不定。只有真正摆脱自身的技术水平与产品实例,新能源汽车企业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政策不能左右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在今年的泰达论坛上,类似的观点被不少与会嘉宾提及。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甚至即将退出市场之时,这个10年前随补贴诞生的观点直到今天仍然被行业所关注,不由得令人担忧,新能源汽车市场难道还要靠政策决定技术路线吗?

其实,冷静下来不难发现,之所以此次论坛上很多嘉宾提出这一观点,并不完全是由于政策或者补贴直接导致的,而是行业内或多或少出现了曲解政策的意思。今年以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大热,投资密集、新建产能、车辆推广……各方的热情可谓空前高涨。但实事求是地看,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大规模应用阶段,国家的相关政策主旨仅为引导技术研发而不是大面积市场推广。尽管在当前的补贴政策中,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并未像纯电动汽车那样大幅退坡,但这并不等同于政策摇摆不定、政府鼓励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而不再支持纯电动汽车了。事实上,过去10年间,氢燃料电池汽车一直与纯电动汽车共同出现在补贴政策中,只不过由于技术尚未成熟、研发难度系数又大,因而尽管有高额补贴,在市场层面并未产生太多反响。今年出现的氢燃料电池投资热主要是因为资本提前入场,以便在未来的新兴市场先发制人、抢占一席之地,但这并不表示政策放弃纯电动汽车路线了。

正如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宋秋玲在此次泰达论坛上所言,国家坚持纯电驱动的政策导向没有变,氢燃料电池和纯电动是互补、共存,而不是替代的关系,企业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氢燃料电池作为纯电动的一种形式,政策在鼓励并推动其技术进步的同时,管理部门也提出技术尚未成熟到大规模推广的阶段,企业要冷静面对。企业可以为抢占未来的市场提前做技术储备,但此时大规模投资、量产甚至市场推广的确为时尚早,这恐怕也是业内人士呼吁别让政策左右技术路线的原因。

事实上,随着补贴的退坡、影响力的逐步减弱,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回归理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长期共存、共同发展的理念正在成为共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在探索不同的技术路线,既有纯电动,也有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纯电驱动、燃料电池,还有甲醇汽车在一定区域内尝试市场推广。作为补贴接力棒的“双积分”政策,在修订版的征求意见稿中还提出了“节能汽车”的概念,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政策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的思路。在汽车领域的节能减排道路上,节能汽车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政策采用的是结果考核机制,没有强行规定必须采取哪种技术形式,这就使得各种具有节能效果的技术可以并存。从这点上看,政策正在逐步减少对技术路线的影响。

反观那些高喊政策在技术路线上不能摇摆不定的企业,其实有一部分严重依赖政策发展,甚至有的企业企图钻政策空子、借政策牟利,而非完全依靠自身技术能力和产品实力开拓市场。因此,一旦政策不再持续给予某种技术有力的补贴,这些企业和其产品也就失去了竞争力。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但凡患上“政策依赖症”、不重视消费者需求、不走市场道路的企业注定会在市场竞争中淘汰。政府出台支持政策的目的是鼓励先进技术进步及加快市场推广,而不是让企业一味跟着补贴走,更不是让企业钻空子牟利。如今,当行业政策走向理性,政策之手逐步让位给市场之时,企业发展必须要靠市场而非政策,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定力。只有真正摆脱对政策的依赖,增强内生的发展动力,用技术和产品实力赢得市场,企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别把政策当作逃避市场竞争的借口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汽车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