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对话发电侧储能:储能关键技术走向
日期:2018-09-25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chengl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编者按:9月19日-20日,2018首届全国发电侧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层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就进一步推进储能在发电侧上的项目规划、安全施工、系统集成技术应用、运营模式、电网接入、标准体系、风光储电站考核机制、调度模式、储能项目备案、审批流程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9月19日-20日,2018首届全国发电侧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层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就进一步推进储能在发电侧上的项目规划、安全施工、系统集成技术应用、运营模式、电网接入、标准体系、风光储电站考核机制、调度模式、储能项目备案、审批流程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主持人:我们感谢钱老师的精彩分享,下面进行互动对话的环节。由于时间原因,希望各位专家用不超过三分钟的时间给与会各位来访嘉宾简单总结一下关于电网侧在储能方面,不管是项目规划运行,包括市场的政策建议,包括一些诉求,以及整个商业模式的规划等等方面,简单做一个介绍。首先介绍一下西部的能源以什么模式进行推广。

时璟丽:因为我是做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我们中心也有专门做储能方面,我介绍不了太深入。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储能在近几年它的成本方面下降非常快,也有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或者未来不远的时间段,就取得光伏发电过去技术和产业的进步升级,并且成断崖式下降的局面。并且从我们国家的能源需求,未来的能源结构方面,储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我们讨论更多是在技方面,尤其是在发电侧方面,储能是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在发电侧、电网侧都可以有很多的重要用途。

商业模式方面,储能已经有一些领域已经具备商业化发展模式的条件,我们今天也在讨论,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在近期和中期在发电侧的应用,也能够取得规模化的应用。前期在技术方面,除了技术方面,在商业的模式应用方面和技术的结合,跟不同领域的结合可以做一些有益的探索,近期可以达到规模化的应用,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主持人:非常感谢时研究员的解读。接下来按照嘉宾的报告顺序进行,下面请黄兴宇给大家介绍一下西部储能的观点和看法,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项目。

黄兴宇:谢谢大家,电池储能系统在发电侧的积极作用,目前国内外已经有数个百兆瓦的储能电站在建设当中,通过电池储能系统对电力系统的一些改善,包括电能质量的提升,我认为推广更多的储能项目对储能行业的促进有积极的作用。从目前的电源侧配置来看,商业模式还有待进一步进行探讨,我认为从两方面可以来促进储能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从商品的技术研发手段,进一步提高储能产品的技术参数。另外一方面,降低储能的电池建设成本。在电源侧应用的时候也要积极的探讨盈利模式,包括和电力公司寻求一些相关的政策性补贴。下一步关于储能的补贴政策也是比较难的,所以需要积极的从电源侧探讨,通过联合电站对于风电厂和光伏电站的利润分成,来积极的寻求更合适储能电站的商业模式,以便于进一步的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

主持人:非常感谢黄总的总结,接下来请严雄严总,在你看来这个项目规划和多能互补方面有什么建议?

严雄:从我们设计方面来讲,现在主要是在设计方案和设备制造水平和控制方案方面,我们现在的储能电站PCS总的供给要求越来越大,一方面,现有的产品单机容量都不是很大,如何解决小容量多机并联的问题,这是整个制造行业、科研院所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刚才也讲到继电保护,根据实际的储能电站或者微网系统情况配置保护装置需要解决,我感觉这两个是比较重要的。如果把这两方面解决好,技术在成型的情况下对我们整个储能行业的推动和发展是有帮助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严总的发言。下面有请付金建付总提出一些建议。

付金建:今天我在会议上学到很多东西,收益很多,各位与会专家站在实际面临的一些问题,结合我们现有的设备制造水平,考虑我们的一些解决方案。我们一直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在制定策略的时候也考虑,在整个产业链里面,特别是电池现有的实际制造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合理的规划我们系统的设计,比如说电池包的设计和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把我们现有的设备用好,把我们的电池用好,为所有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应该是站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的制造水平、器件的制造水平基础上来出一些解决方案。我们也必须站在实际使用的角度考虑发展我们的技术,比如说主持人和各位专家提到的设备并联相关的控制技术,以及把设备的单机功率做大的技术,也包括电池应该针对储能实际应用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应的电池。因为毕竟用起来和我们的汽车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主持人:下面邀请白雪杰白总来介绍一下,从实际的工程运行角度探讨在电网侧和发电侧个人的观点,到底储能应该怎么往下推?

白雪杰:通过我们在河南项目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我提两点建议,从产品的研发上,不管是发电侧还是电网侧,都是需要高可靠性的产品,不管我们的电池还有我们的PCS,尤其是PCS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从光伏逆变来看,我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都远远达不到我们实测的需求。电池方面,我们基本上所有的电池都是动力电池,大规模的储能和动力电池是两个路线,我们大规模储能需要的是高倍率,尤其是发电侧和电网的紧急支撑,有高倍率的储能系统,以及高转换效率,电网企业对整体的转换效率来比较,我们调研了很多单位,基本上是在85%左右。下一步在整体的转换效率方面要下很多的功夫。

现有的商业模式快速的发展过程,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以及电力市场的定价机制可以制约我们的快速发展,可以根据现有的国家政策,结合发输配用整个全链条的研究,能探索出来一些比较创新的商业模式。

主持人:非常感谢白总。接下来徐处长从您的观点给大家一点相关的建议。

徐东杰:现在能源电力系统的特点融合,能源和信息、能源和交通、能源和建筑融合的特点,我们讨论的时候是讨论发电侧,将来作为智慧能源系统,可能是一个用户,同时还在发电和供电,我建议大家更加关注深一步挖掘,从各个角度如果挖掘的更多,价值体现会更好。现在我们推进要选好点,怎么选一个合适的点,了解电网的运行情况和系统情况,这些因地制宜很重要,要利用好政策。现在一直提辅助服务推动的比较快,因为国家没有出一分钱,这个钱是从发电企业身上来的,反回去到调节性能好、调度更灵活的一些单位上,可能大家更关注一些政策的研究,针对离网型项目可以要特别关注一些。

钱大猷:现在传统电网正在面临变革的过程中频率稳定和电压稳定方面,因为调频有两种,一种是负荷波动的调频,这个就不说了。第二种是紧急调频,系统短路有一个大的功率缺口,如果拉开不大的情况下,系统稳定就很容易,这样功率缺口大的时候,就可能出现系统瓦解。传统的电网迫切需要储能的高速高准确率的、大功率的储能来进行调频,对电网的稳定有很大的好处。我们目前储能厂家和电网的沟通关系缺乏平台,现在这种会议是很好的形式,我们制定规范的时候跟储能厂家进一步共同做实验,现在储能厂家相对来说比较弱势,这方面再进一步融洽,就可以采取更经济的办法,因为本身有很完善的保护功能。电网往储能PCS倒灌的时候我们只要在源头把它卡住,零秒跳掉,就不需要传统的继电保护,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现在大家都没有这样想,这些也可以省很多钱。

主持人:非常感谢钱老师这么专业的回答,各位与会嘉宾有没有什么问题?

提问:我们所现在也开始涉及微电网领域,目前我们遇到一个主要问题是关于储能和光伏、风电的容量配比问题,从能量平移波动的角度考虑,到底以什么样的标准或者以什么样的路线、思路处理这个问题,研究一段时间但是没有解决,请教各位专家这方面能不能给出一些提示或者思路。

黄兴宇:关于这个方面我们也有一些研究,微电网是比较独立的,相当于脱离于大电网的独立系统,在研究当中要整体对用电负荷以及各种电源形式的处理特性进行分析,具体我们也编制了一套软件,关于实时的负荷曲线,包括储能的优化、电网的稳定电压以及频率功能的探索。软件里面我们制定了年经济效益最优的目标,以及整个电网的联络性和负荷,综合来确定的规模,选出来的是相对于整个微网系统里面的整体,通过这个来进行容量的确定和设计。我们根据负荷和电源的各种形式,有一个联络性来制定变量的调节设定,综合分析储能系统的容量和功率的确定。

提问:我想问一下不同的电池能不能直接混用。

黄兴宇:根据业主方的意愿,初步设定的还是我上午介绍的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平滑曲线,另外一方面是跟踪出力曲线,远期我们跟业主也探讨过,将来根据电网的一些要求,可能设定的比如是把电池,将来要替换掉能量性的电池,来进行电网的辅助服务工作,但目前我们是没有混用的状态。目前我们设计的都是模块化设计,电池选用的是同一个模块,是根据配置容量从子系统到子阵到单元、到模块的体系来完成的,通过容量的模块配置来进行设定。

提问:新能源的接纳以及储能在新能源应用方面的问题,上午各位同行也介绍过储能在这方面的应用,弃光弃风等方面的问题,当储能以后电网能不能把这些吸纳下来,限电原因比如电站本身、光功率预测、标杆风机本身的原因导致的限电,如果这个装了储能以后,电站发电功率的平滑度会有大幅度的提升,电站装了储能能力提升以后,是不是从您这边研究的情况看,可以给予电站更高发电量的权限?

时璟丽:不同的情景需求是不一样的,在一些特殊的“三北”地区的发电侧,储能未来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在未来展望的情景中,要看到西北地区未来面对的需求量和负荷的结构和限电不一样,在经济发达地区我们参考像德国这样的情况,在用电侧我们化学储能的方式会更多一些。你说的很对,我们现在比如说像新疆和甘肃仍然是比较高的比例弃风弃光的情况,是电量的需求结构不足造成的。这样一个问题可能是通过大量的发电侧至少近期不会起到这样大的一个作用,储能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角色是多元化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发言嘉宾,请各位嘉宾入座,上午的议程按照会议的安排基本上到此结束,基于这样的平台,每家不管从哪个角度,技术、商业模式、政策摆出来,提出问题、找出共鸣点,再提出解决方案,这是开研讨会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

原标题:对话发电侧储能:储能关键技术走向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华夏能源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