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借光治沙,乌兰布和沙漠披上了光伏“铠甲”
日期:2023-09-12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linxinru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乌兰布和,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人们印象中的“不毛之地”。9月8日,记者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主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沙漠中向阳追光,这片曾经最贫瘠的土壤正生出绿意葱茏和黄金万两。

磴口县选择光伏产业,不是偶然。“我们磴口县年均降水量仅140多毫米,但蒸发量却超过了2400毫米。”在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局长王志国的介绍中,当地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但这也为磴口县带来了充足的太阳能资源。

磴口县政府网站数据显示,磴口县年平均风速7.15米/秒以上,年日照时数33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强度高,年辐射总量约6400兆焦耳/平方米,是我国西部风能、太阳能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磴口县从2012年起实施光伏治沙项目,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创新发展了光伏+生态治理的新模式。”磴口县发改委主任汪军告诉记者,这个模式最大的亮点便是“板上发电、板下种植”。

记者在磴口沙源地生态综合治理四期项目现场看到,光伏板下一丛丛青草随清风摇摆。据了解,当地光伏治沙项目中选取的植物主要是梭梭、四翅滨藜和柠条。这些品种在成长期每年每亩的需水量在10立方米左右,耐旱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因而被挑选出来主推种植。

光伏与植物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一方面光伏板可以为植物遮阴挡风,减少地表水的蒸发,为植物生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植物种植后能够起到固沙的作用,减少起尘频率,从而避免光伏发电效率受到影响。”汪军说。

事实上,为了保证生态治理的效果,磴口县在光伏项目初期便对其提出要求,汪军介绍,磴口县要求光伏发电企业在编制项目可研报告过程中,必须把发电和生态治理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可研报告中生态治理方案编制若达不到要求,光伏发电项目便不予申报。

而为了给生态治理和机械化作业留出空间,磴口县还要求光伏企业按照光伏板前沿不低于1.8米、前后阵列间距不小于12米的标准进行设计,使板间作物正常生长和光伏发电互不影响。记者在现场看到,光伏板架设较高,人可以在板下轻松通过。

光伏板上可以发电,板下可以种植作物,借光治沙实现了沙漠地区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和土地有效种植的双重收益。经测算,光伏运行周期内年发电小时数1800小时以上,收益率大于8%,而板下种植的梭梭接种肉苁蓉或者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亩均效益能达到1200元以上。“这种模式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能得到保障,因此企业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很高。”汪军介绍道。

据了解,磴口县全县新能源可开发面积80万亩以上,新能源可开发量达到2400万千瓦以上。当前,磴口县正全力推动国家已批复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实施,争取正在履行审批手续的内蒙古自治区蒙西电网保障性并网和市场化新能源项目尽快获批。上述项目建成后,光伏治沙面积将超过35万亩,沙产业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原标题:借光治沙,乌兰布和沙漠披上了光伏“铠甲”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环境APP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