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隆基BC,光伏冬天里的一把火?
日期:2023-09-08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chenglingy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2023年的光伏产业,无疑是寒冷的。硅料价格从最高点暴跌80%以上,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也都受到了价格下跌的传递,毛利率下滑,开工率降低,连累着股价也持续阴跌。甚至市场已经开始猜测,到底要破产几家公司才能见底。

回想2020-2021年的如日中天,此刻只能被股民们调侃为“光伏大帝,不幸驾(价)崩”。

就当大家已经习惯了光伏的冬天时,突然来了一把火:

隆基在电话会中表示,接下来5-6年,BC电池将成为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隆基将大力布局投资BC电池量产。

投资市场,是产业预期的快速实线。于是,这个产业判断,快速传播于各投资微信群。用于BC技术的激光公司、做ABC技术的电池公司相继涨停。光伏群也活跃了。

隆基的BC电池判断,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那么,这把火只是暖暖心窝?还是会重燃光伏的势头?

隆基的股东大会

今年5月份,隆基开了一次股东大会,在会上谈到了关于电池路线的布局,引起投资人的一些不解。

这几年正是电池技术从PERC向更高阶升级的过程,有人选择TOPCon、有人选择HJT,而隆基作为行业龙头,自然也颇受关注,而它的选择则更多看向了BC路线。

但在电话会议上,隆基却表示要发力TOPCon了。

高管解释说,4年前就已经把TOPCon电池研究得很透彻了。但那时候成本高、不划算,所以暂时关闭了这个技术。随着行业扩产、同行量产,投资收益不错了。

而且“如果我们再不扩产,就跟不上客户的需求,无法交货。但是再怎么来说,topcon都只是一个中间过渡的技术”。

听上去颇有一种,“题目我都会,只是没做对罢了,做对又能怎么样呢”。

尽管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稳健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尤其在各种内卷、踩错周期就会受伤的光伏行业,更是如此。但是,作为单晶硅技术路线的开拓者,隆基还是树立了很强的“技术宅”的形象。没想到,在技术十字路口,却又开始跟随了。

而且表示,当前的HPBC技术,也是过渡技术,没达到公司最终目标。

这个会议一出,市场就认为是隆基“示弱”了,先进技术不好搞,现在追又有点晚。于是,以TOPCon为主的钧达、做ABC的爱旭等公司都是应声大涨。隆基却仍被投资人用脚投票。

解铃还须系铃人。隆基之前给了一个低于市场预期的“弱势”判断,那么就需要另一个强于市场预期的“强势”判断来终结。

扩产的疲惫

为什么需要隆基呢?


除了解铃还须系铃人的玄学之外,另一个原因是,其他几个技术也不算太顺利。

比如TOPCon,已经是当下电池厂商扩产的主要方向,全行业规划了300GW以上的TOPCon产能。但根据Infolink统计,今年上半年,出货量第一的钧达股份,也只是6.56GW。TOPCon的生产良率依然是许多企业的门槛。

以ABC为主的爱旭,生产良率达到多少,也依然是个迷。更是有传闻说,股东希望公司加大TOPCon投资,而非ABC技术。而HJT电池,则就更显冷淡一些了,和钙钛矿一样,原有的玩家继续在研发,但新扩产并不多。

光伏本身是“科技+制造”属性,各环节尤其电池的技术进步,提升转化效率,也带来光伏渗透率加速、行业收入增加。制造,解决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现在,技术进步缓慢,而陷入了扩产过剩、内卷加剧的局面,各路资金都涌进了光伏产业,动辄是双十计划,十亿元投资、10GW产能。百亿元更是不在话下。

老玩家,比如通威200亿元在四川建设产能、晶澳400亿元在鄂尔多斯扩产、晶科560亿元在山西建设垂直一体化;新玩家,比如明牌珠宝就宣布拟100亿元建设电池线,棒杰股份也宣布拟投建16GW硅片项目。

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硅片扩产规模高达442GW,扩产总额超410亿元,而2022年同期扩产规模则为388GW;2023上半年,电池、组件环节扩产总规模达1100.6GW,而2022年同期则为475.1GW。

疯狂的扩产,似乎让大家觉得光伏是有钱就能做、毫无壁垒。而扩产也确实加剧了竞争,降低企业的毛利率。所以,可以看到,尽管组件、硅片等龙头企业的业绩,依然保持着增长,但估值、股价却并不被市场看好。

因而,当大家已经厌倦了只会无差异化扩产的无趣局面时,也急需一股技术力量来提振士气。所以说,倒也不是一定需要隆基,而是需要新技术。

BC技术能堪此大任吗?

BC背接触式电池,也不是新技术,在1975年就已经提出了概念,1984年斯坦福教授研发了类似IBC的电池。

提高电池效率,一个方式是“化学式”地提高转化效率,Topcon、HJT、钙钛矿等等,简单说是“变强”。

BC背接触式简单来说,就是“把电池正面的电极栅线,全部转移到电池背面”,从而减少栅线对阳光的遮挡,可以吸收更多光线、提高转换效率,简单说就是“变大”。

例如爱旭股份的ABC电池“黑洞”组件,可以实现单面全黑的状态,电池正面,满满的都是阳光的爱。

据每月汇总的TaiyangNews组件最高效率排名来看,BC技术也经常排在首位。效率方面,隆基的BC电池平均效率也达到了25%以上,爱旭的ABC电池平均效率也达到了26.5%。

BC并不算得上是并列于TOPCon、HJT的电池技术,而更像是一种“buff光环”,可以和PERC、TOPCon、HJT、钙钛矿等多种技术叠加。通俗点说,是你用我用大家用,高端点说就是“平台型技术”。

BC技术的优点除了单面转化率增加之外,也比较适合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这些场景本身也没办法利用电池板背面,使得双面电池无用武之处;另外,BC电池也更美观,和建筑可以更好契合。

BC技术的缺点还是在于难。背板工艺复杂,背面出现P区、N区交叉的状况,就像双手紧扣一样,因此需要多次掩膜和光刻技术,也需要更加精准的隔离。因此,激光也派上大用场。工艺复杂,导致成本较高、良率降低。就像爱旭的ABC良率目前仍不是最佳状态。

BC技术,效率高但难度也大。能否真的对电池格局产生影响,并不是一件百分百的事情。但至少能说明:

首先,爱旭的ABC战略得到对手的认可了;

其次,如果BC技术普及,那么激光的使用会相应增加,相关设备采购也会增加。

另外,隆基,是到了拿出点硬技术的时候了。

总结一句话,就是,BC技术的目的不是电池效率,而是为行业出清加把力。

欧洲国产化


但摆在光伏面前的压力,除了产能过剩、需要得到出清之外,另一个就是海外需求的不确定性。更准确的说,海外对光伏的需求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是,是否还采购中国本土的组件。也就是光伏的“欧洲国产化”。

欧盟在2023年年初就公布"绿色交易产业计划",随后多家公司都宣布在欧洲本土建设光伏制造厂的计划,比如法国企业Holosolis就宣布了一条年产能5GW的TOPCon产线,而欧盟目标是至2025年在整条价值链上实现30GW的年产能。德国更是放言,自己就要来10GW。

欧洲并不缺少光伏技术,现有的电池路线,都是海外率先提出,包括硅料的生产方法。只是习惯了全球化采购的欧洲,也更倾向于中国低成本的产品。

现在,时代在变化。能源自主、供应链安全,成为多个国家、地区要考虑的事情。欧洲光伏本土化,也是必然的趋势。只是比例大小而已。也许最难的在于硅料,毕竟建设硅料厂可能会受到海外环保人士的压力。但组件、电池,都不是难事。

如果欧洲完全本土化会怎么样呢?2022年,出口欧洲的光伏产品,占到了我国光伏出口的40%。而考虑到欧洲的高毛利的话,利润占比会更高。也许依然可以是国内企业在欧洲建厂,成本高点、钱少赚点倒也没什么,但国内产能怎么消化呢?

所以,BC技术虽好,但光伏产业的烦恼,依然不小。寒冬里,能有根火把暖暖也不错。但走出寒冬,可能仍需时日。

当然,全球竞合,这是时代洪流,企业无法掌控、也无法拒绝。而过往种种说明,坚持创新、追求技术领先,则是最好的防范。 

原标题:隆基BC,光伏冬天里的一把火?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董指导聊科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