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新型储能行业新观察:涌现多种技术路线 长时储能备受关注
日期:2023-05-29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qianjiao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5月24日-26日在杭州举行。会上,业内人士对于我国储能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充分交流,并探讨了储能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路线和新技术。

新型储能行业快速发展 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在会上表示,储能是促进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资源,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他表示,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2/3,是能源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储能对促进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成熟度和占比目前最高,其他细分赛道的产业链,严链、强链、补链和固链,总体市场规模已到1800亿元,同比增长了240%,显示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王泽深介绍,我国新型储能到2022年累计装机超过8.7GW。预计中国储能市场规模有望超过70GW。截至目前,我国涉及储能产业的注册企业已超过8万家,到2025年新型储能的产业规模要突破万亿,2030年预计接近3万亿。

本次会上,参会厂商还展示了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等不同技术路线。

长时储能成为稳定电力系统不可或缺一环

在本次会上,长时储能受到了格外关注。与会人士表示,储能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具备平滑可再生能源出力、使其和负荷相匹配的能力。当新能源占比达到 15-20%之后,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需求将成为刚需。相较于短时储能,长时储能系统可更好地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电力转移到电力需求高峰时段,起到平衡电力系统、规模化储存电力的作用,以满足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赵天寿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赵天寿对此表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构建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而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不同时长的规模化、高安全的储能技术。“特别要强调的是长时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们是一个最大的缺口。”赵天寿说,在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占比非常低的情况下,我们用火电来应对调配的需求,但是未来如果是光电和风电的占比达到70%以上的时候,这种调比和工序的调配必须通过长时储能来实现。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市面上最常见的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但由于其功率和容量耦合,成本将随着时长的增加成倍增长,还将造成较大的安全风险,所以不适合长时储能。

液流电池最大优势是安全 适合大规模长时储能

在长时储能中,液流电池路线最近被学界和业界格外关注。赵天寿表示,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不同于传统的电池,液流电池的电能是储存在电池外面的电解液罐中,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功率和能量在结构上是解耦的,由于能量和功率是彼此独立的,电池本身内部并没有电解液,能量在液态的电解液罐中。另外水系的电解液的特点决定了液流电池组非常安全。赵天寿表示,安全是液流电池最大的特点。

赵天寿说,由于液流电池能量和功率各自的解耦和独立性,因此特别容易扩展。此外他表示,液流电池的寿命要远远长于锂离子电池,因为没有任何相变的过程。“液流电池本身是安全的,无地域的限制,效率高,所以在长时储能的场景下,液流电池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他说。

同时赵天寿也表示,目前液流电池的瓶颈在于系统成本要降低,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也要进一步提高。对此问题,纬景储能创始人兼副总裁陈摄军表示:“规模化和智能化生产是发展储能产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支撑储能产品迭代、持续降本和应用规模的关键条件。”

纬景储能创始人兼副总裁陈摄军

他说,纬景储能早在两年前就开始战略布局,在多个地方规划和建设智能制造“超G工厂”,并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3年1月,纬景储能在江苏盐城的智能制造工厂正式启用了国内首条百兆瓦级的“液流电池电堆智能产线”,将盐城工厂单一产线的产能提高到1.2GWh。陈摄军表示,纬景储能位于盐城和珠海的“超G工厂”锌铁液流电池产能在2023年将达到4.8GWh。

原标题: 新型储能行业新观察:涌现多种技术路线 长时储能备受关注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储能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