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船大难掉头:光伏制造业探路“轻资产”
日期:2015-11-13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ev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对于光伏制造业这种“重资产”企业而言,“船大难掉头”所带来的教训,可谓比比皆是。

最新的例子来自于天威英利。

根据天威英利最近发布的公告,由于连续亏损、拆迁补偿工作进度缓于预期,公司无法足额兑付当日到期的人民币中期票据“10英利MTN1”本金,到期本息合计10.57亿元,构成实质违约。

有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此前的尚德、赛维的破产重整,还是当前的天威英利、海润光伏的经营危机,背后无不隐现了光伏制造业这种“重资产”模式的弊端,也的确是到了该转变的时候了。

对此,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日升”)总裁王洪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与光伏行业本身就具有的“资产密集型”属性有关,也与国内光伏企业过于单一的业务模式有关。

“大部分国内光伏企业一直以来都对‘垂直型’模式较为青睐,即所有的生产环节都想自己投资、自己生产,这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摊子越铺越大、负债率越来越高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产能利用率不足以及财务费用的逐年攀升,都会对企业的盈利带来威胁。”王洪认为,这一模式更大的风险在于,当市场形势突然转差的时候,可能会引发资金链的断裂。

据他透露,包括东方日升在内的一些光伏企业已经开始考虑转型。比如,将一部分的业务环节以代工的形式外包,这可以实现“一举多得”的目的。

东方日升新近公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该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9.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3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9.36%。

而在盈利能力方面,其2015年三季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40%,今年前九个月的该数据则为7.09%,都大幅领先于同业企业。

业务模式之辩

作为一个涉及多个生产环节的行业,光伏制造业企业究竟应该采用哪种业务模式,其实一直存在争议。

持规模论者认为,对于电池片、组件等制造业环节,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后,才能将整体的生产成本降到最低。但其所需要直接面对的,则是要应对由此带来的资产以及负债激增的问题。

以在国内上市的几大制造业企业为例,一个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其所对应的资产总额要达到数十亿元。

隆基股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为16.79亿元,对应的总资产为81.67亿元。

与之相比,东方日升的情况稍好。今年上半年,东方日升实现营业收入16.16亿元,同期的总资产为70.27亿元,净资产为28.93亿元。

这种重资产模式的后果之一,就是负债率激增以及由此带来的融资难问题。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近日就公开表示,融资难是光伏制造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而从此前举办的光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对接会来看,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一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也没有突破,这是非常尴尬的现象。

此外,“重资产”模式的另一后果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侵蚀。

数据显示,即便在行业已经完全回暖的当下,绝大部分的光伏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仍然徘徊在及格线附近。

以在国内上市的企业为例,部分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在3%之下,还要略低于三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太阳能发电作者:张广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