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光伏“58号文”之争
日期:2015-07-30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linpher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向左,向右

在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不断进行反倾销调查的背景下,中国对来自欧美韩的多晶硅产品也进行了反制措施,你们是如何看待欧美“双反”的?

吕锦标:众所周知,欧美利用“双反”手段对我们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这对我们来讲不公平,因为国内的部分原料、设备都是花钱从他们那购买的,我们生产的产品,却被限制向他们出口。对于美国来讲,国内在台湾生产也是算规避了,现在也没办法了,围堵的太厉害。

同时,他们却向中国倾销多晶硅。现在的情况就是,全球的多晶硅包括国外都依赖中国市场,因为欧洲、美国、韩国等多晶硅生产大国基本上没有下游产业,所以他们的多晶硅几乎都要销售到中国。国际贸易就是要有来有往,他们不讲道理。

钟宝申:我们对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持反对的态度。对于行业的各环节从业者来说,它都是一种伤害,光伏产业本身是大家应该共同关心、爱护的产业。共同支持它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清洁能源才能更快的普惠世界。

贸易保护政策其实是从这个产业中“抽血”,是抑制而非支持。美国的贸易政策,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税,其实就是从这个产业内“抽血”,比如原本老百姓5块钱就可以买,现在征税就得6块、7块,相当于是压缩了产品的消费市场,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理解如果存在做不公平贸易,对于别的国家产业造成伤害,那么启动一些调查,降低国际贸易对国家自有产业的伤害,也是国际贸易规则所允许的。

欧美对国内光伏产品进行了“双反”调查,对此我们采取了反制措施。但是,对于上下游企业而言,“58号文”是一把双刃剑,你们对此的态度呢?

吕锦标:我们非常支持“58号文”,因为这是对多晶硅反倾销的一个补救措施。此前,为应对欧美“双反”我们采取了反制措施,结果却发现,我们的反倾销政策与加工贸易政策是互相抵触的,政策有漏洞,国外恰好利用了这一漏洞,所以有了“58号文”,作为对反倾销的一种补救措施。对我们来讲,当然要支持,要维护产业利益。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加工贸易政策不好,它当年也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即便是现在也是有用的,像我们很多的产业还是很弱,就需要加工贸易政策扶持。但是,作为光伏产业已经度过了婴儿期,就没有必要享受这个政策。光伏产业已经走过了初级发展的阶段,我们的产品也非常有竞争力,所以国家每年都会出一个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就是国家如果认为该产品有相应的竞争能力,就没必要享受这个政策了,因为加工贸易等于是国家给的免税政策。

钟宝申:我们为何持反对态度,在我们看来,它会影响中国整个光伏产业未来持续的发展。短期而言,中国光伏产业现在大量的投资和就业都集中在下游,虽然上游多晶硅产业投资也大,但是中国光伏产业的下游更大。总体来讲,我们的多晶硅是一个净进口国。我们采取“双反”措施,对国外多晶硅征税之后,使得下游企业的成本增加,从而削弱了下游的国际竞争力,这就形成了一种“外压内挤”的态势。也就加速了中国光伏下游企业向外转移。

为何叫“外压内挤”,本身国外“双方”使得企业产品税增加,对于中国境内企业来讲,产品竞争力削弱,出口业务非常困难这是在销售端;而在原料端,国内双反,继续增税,又增加了原料端的成本。这样看,就是终端加税,原料端加税,提高了企业成本,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在这种“外压内挤”的局面下,下游的硅片、电池,组件企业只有加快向外转移才得以生存。

在你们看来,它会对整个行业会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吕锦标:我们中国的光伏产业,大家经营能力都比较强,真正说影响哪些企业,就是那些没有自己的技术,只能采购原料做加工的企业。因为没有技术,只有加工能力,花点钱买一点设备,把国外的多晶硅给我,把它加工成硅片,然后一片多少加工费。

在这个过程中,对方对硅片加工都有要求,六寸或者八寸,单晶或者多晶,多少原料加工多少片,厚度和薄度都规定好了,因为这样消耗才会算得出来,也就是说完全按照对方来样加工,它挣得就是加工费。这一类企业是受影响的。目前来看,隆基都不是。隆基可以自己采购硅材料,可以自己卖硅片,他自己还可以做组件,自己的生存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钟宝申:对于多晶硅企业而言,我们认为也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国内几家大型的多晶硅上市企业,无论是成本、规模其实已经具备了全球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贸易保护只能保护那些落后的企业。类似于很多钢铁小高炉企业一样,国家推出一个大的计划,这些企业看到机会又会复产,多晶硅也是一样。但这种复产是短期的,即使没有国外企业,中国的优势企业也会把他们打败的。中国的优势企业都在宣布扩产计划,所以这些复产的落后技术企业最终还是会被淘汰。

长期来讲,对整个国内多晶硅产业也会有影响。因为高端的产品,目前国内很少有企业能稳定量产,国产多晶硅品质问题将导致N型硅片企业合格率下降,企业陷入全面亏损,P型硅片企业面临隐忧。那么这个政策将导致中国失去与国际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配套的能力。这些国内高端硅片企业,均为海外高效电池组件配套企业,上连接海外多晶硅料高端市场,下连接海外高效电池,一旦失去海外竞争力,进而,中国多晶硅企业则失去了外海配套的先进硅片企业这个品质测试窗口,国内的多晶硅产业就缺乏技术牵引,这将可能导致国内的多晶硅会处于全球的低端,整个行业将会面临更大的危机。

对于国内这些配套海外高端市场的硅片企业,从国内进口硅料一定是更加经济便捷的渠道。一定会对国内多晶硅开放测试窗口,比如我们与特变电工有共同成长计划,以前跟协鑫也做硅料测试。通过不断的测试结果会告诉这些企业距离高效品质还有多远,进行再改善。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价值中国作者:王赵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