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 » 正文
 
光伏“创客”李坚之:打造光伏农业综合体3.0模式
日期:2015-05-13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apple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弯道超车 “光伏+农业”模式成行业领军

2012年,《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印发,特别提到要重点发展BIPV组件生产技术,其中包括了可直接与建筑相结合的建材、应用于农业大棚等建筑物上的各种组件。而2014年9月,国家能源局更是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直接把光伏农业的建设提上日程,表示要“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建设就地消纳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农户扶贫、新农村建设、农业设施相结合,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改善和农业农村发展。”

2014年,即墨太阳能小镇项目正式启动。即墨综合考虑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昌盛日电在光伏、农业领域的实践,在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的基础上,提出了太阳能小镇模式。这种新型的太阳能综合解决方案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流转出来30年,在村庄附近建光伏农业科技大棚,棚顶太阳能发电,棚下高设施农业,农民流转土地有地租,打工有工资收入,农民虽然将土地租出,但成为了农场工人。这种改造方式,农民不仅没有减少土地,反而增加了土地,并把一般的农业提升成设施农业,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三个集中”,即农业向生态园集中,农民向中心社区集中,工业向工业园集中。

在李坚之看来,光伏与农业的结合可谓顺理成章。作为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市场的主导,光伏势必将渗入到各行各业中。“中国国内光伏市场由电站和光伏应用消费产品两者构成。电站包括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而地面电站由于其成本和用地等因素,难以持续发展,分布式电站便成了国家发展的重点。光伏与农业的结合也是一种分布式电站,在用地、成本回收方面,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可谓是双赢之举。”李坚之说:“昌盛日电因为立足于东部地区,直接在用电的中心来发展新型能源,因此获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光伏农业的创新模式,使得我们成为了这方面的一个领军型企业。”

站在风口 开启光伏农业综合体

李坚之在采访中表示,回首昌盛的整个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昌盛的1.0、2.0、3.0时代。昌盛的1.0时代,是指公司成立初期,光伏电站采取EPC模式运作,农业自行组织种植、销售。昌盛的2.0时代,是指公司成长阶段,光伏电站采取建设模式多元化,既有BT模式,又可自持,农业进行产业链经营,种植环节采用外包方式。

“昌盛要实现大发展,就要搭建起业务、工程、农业相配合的铁三角体系。农业是底座,工程是支撑,业务是箭头。目前,我们公司的业务能力很强,能快速开拓市场、获得项目;工程的能力也很强,我们除了做EPC之外,还可以将工程承包出去,工程的能力可以很快扩张;农业方面,华盛原本只是单纯的农业种植公司,如果我们希望在当地形成产业的话,单纯靠农业种植肯定会独木难支,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而且如果我们一旦开展项目建设,一年至少要开展十几个项目,几年累计就是几十个项目,最后的结果肯定难以为继。所以昌盛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最佳的商业模式,快速把农业做大做强,把农业产业园开展起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李坚之深入研究阿里巴巴和万达模式,摸索出了符合昌盛发展的3.0模式—— 光伏要从BT、EPC走向电站经营和自持;农业要通过园区化、平台化经营,建立产业综合体;金融要与产业相结合,综合运用贷款、基金、股权等手段,将之融入到具体的产业当中。

在农业产业综合体的基础上,再联合政府进行太阳能小镇建设、生态旅游、养老地产、培训教育等项目的开发,以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带动生活方式转变,实现农民安居乐业。最终通过农业园区与新社区建设相结合,形成新农村综合体。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半岛财富天下作者:刘姝婷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