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电力行业未来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
日期:2022-05-06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zhanganjie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当前,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对我国能源安全与电力供需情况产生了深刻影响。内部形势方面,“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要求的提出,将大幅度提高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间歇性、随机性新能源并网比例和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外部形势方面,俄乌战争态势的持续扩大以及欧美等国家在经济、能源合作领域的种种限制,将对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不可预估的潜在风险,未来可能面临更严峻的能源制裁。如何在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并推动能源电力行业的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是我国急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必须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探索能源电力行业未来发展的科学路径与应对方法。

一、我国能源安全与能源电力行业未来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1、如何有效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能源安全带来的威胁?


目前,我国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时间内难以转变,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占比约为85%,其中煤炭占比约为60%,石油约为20%。我国煤炭的对外依存度较低,进口占比约为7%,但大多来自于印尼、澳大利亚等地缘政治敏感区域,同时,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70%左右,当前仍以美元为基础的石油贸易结算体系使得我国石油供需安全面临较大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能源安全带来的威胁,是新形势下能源电力行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如何有效应对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系统运行安全性、经济性带来的挑战?

截止2021年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99亿千瓦、2.82亿千瓦,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已发布“十四五”装机规划的省份合计将新增约5.6亿千瓦新能源发电,能源电力行业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新能源的倍速发展时期。然而,大规模间歇性、随机性新能源接入将使得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供需平衡面临严峻挑战,应对举措是通过配置大规模灵活性火电、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等方式缓解新能源并入冲击,但同时也带来系统总成本提高等问题,系统的“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三者难以协调(又称为“能源不可能三角形”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应对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系统运行安全性、经济性带来的挑战,是新形势下能源电力行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如何有效推动我国煤电等火力发电和新能源发电的定位转变?

截至2021年底,我国煤电装机达到11.1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6.7%,2021年煤电发电量5.03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比重为60.0%,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电仍为我国装机和发电的主力电源。然而,在复杂内外部形势影响下,受前端煤价上涨及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减排约束等因素制约,煤电产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影响终端用户用电成本。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装机和发电占比的不断提升,煤电自身的角色定位也将从主力电源向调节性电源转变,新能源发电将逐步成为主力电源,但目前尚缺少成熟可行的市场机制和保障体系适应各类电源的角色变化。因此,如何有效推动我国煤电等火力发电和新能源发电的定位转变,是新形势下能源电力行业发展需要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能源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1、以综合能源的发展视角开展系统协调规划与运行优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形”问题提供可行方案

综合能源的发展视角强调“横向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以综合能源的发展视角开展系统协调规划与运行优化,就是要立足于供能可靠性提高、综合能效提高及用能成本降低、碳排放降低和其他污染物排放降低的“两高三低”目标,打破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等多异质能源子系统之间及能源子系统内部各环节的壁垒障碍,实现传统化石能源与风、光等新能源协调规划、优化运行、协同管理、交互响应和互补互济,有效缓解大规模新能源并入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带来的挑战,在满足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时提升清洁能源消费占比,降低我国对外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费进口依赖,进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以综合能源的发展视角开展系统协调规划与运行优化,有助于支撑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形”问题:一是通过电源、电网、需求侧及储能各环节的协调互动,平抑风电、太阳能发电出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二是通过加强煤电、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的互补出力,以成本较低的煤电、水电对冲风电、太阳能发电成本较高的难题,降低社会用能成本;三是通过多种能源的互补出力和源网荷储的协调互动,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同时支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

2、坚持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为能源电力行业的安全高效、清洁低碳转型提供持续动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源电力行业的安全高效、清洁低碳转型需要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的技术创新提供持续动能:

一是电源侧,开展热电高效转换技术研究,推动化石能源、太阳能、地热能等的高效利用,开展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与智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推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整体效率的提高和并网可靠性的提升;

二是电网侧,开展直流输电和柔性输配电关键技术研究,提升系统长距离、大容量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就地消纳能力,开展涵盖大规模新能源、储能、需求响应资源的电网协同调度关键技术研究,提升系统源网荷储协调控制能力;

三是储能侧,开展能量型/容量型/功率型/备用型等多场景适用储能技术装备与集成技术研究,为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系统灵活性调节需求提供可行技术方案,开展变速抽水蓄能、储热、储氢等多类型储能技术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为系统供需平衡提供多类型储能方案;

四是需求侧,开展安全高效多能耦合用能技术装备与集成技术研究,降低各行业用户能耗水平并有效提升电力消费比重,开展用户用能智能监测与自动需求响应关键技术研究,实现用户“无感”状态下的系统供需互动与协调平衡。

同时,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源网荷储”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在实现能源生产、传输、交易、消费多环节即时化感知与监测的基础上,促进能源信息的流动与共享,充分发掘能源大数据作为新时期重要生产要素的潜在价值,为能源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的运行及管理优化提供重要支撑。

3、坚持推动机制与模式创新,为能源电力行业各类主体定位转变提供体制保障和价值路径

市场机制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发展模式是行业主体适用市场机制所采取的价值回收可行路径。在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的双重要求下,能源领域的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安全、经济地消纳大规模间歇性、随机性的新能源出力,并有效解决煤电等传统电源的定位转变与有序退出难题。机制与模式创新是属于管理创新的范畴,应包含新的市场机制、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运营模式。

新的市场机制就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框架下,建立有利于化石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能源市场机制,包括含大规模新能源参与的电力中长期市场、电力现货与辅助服务市场以及碳交易市场、电碳融合的交易市场、综合能源交易市场等方面,为煤电等火力发电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企业适应新形势下的角色转变提供可行的资源优化配置平台。

新的商业模式就是在新的市场机制下各类能源生产、传输、存储与消费主体广泛参与、良性发展的市场业态和盈利模式,包括综合能源服务、辅助服务、需求侧管理与节能降碳服务、碳交易代理服务等方面,以综合能源服务为主的能源创新商业模式将逐步成为未来能源电力企业盈利的重要渠道。

新的运营模式就是发电企业、电网公司、能源服务商等各类主体为适应新的市场机制和新的商业模式而进行的自身组织架构、战略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调整,比如成立能源大数据中心、向能源互联网企业转型、发展综合能源业务等,是企业自身为适应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要求而进行的自我改造和自我提升。 

原标题:新形势下我国能源电力行业未来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
 
相关阅读: 新能源发电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