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光伏叩开致富门——渭源县农光互补新兴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纪实
日期:2021-11-30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shenlu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中,渭源县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大力发展 “光伏+”扶贫、带动产业,着力构建“光伏+”全产业链光伏带动体系,借“天光”,生“珍菌”,光伏产业带动群众叩开了乡村振兴的“幸福门”。

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县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并网发电约2.14亿度,分配到村集体约1.41亿元。光伏产业在带动群众增收稳定脱贫之后,已成为渭源县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阳光银行”。
图片



元古堆村村级发电站 吴鲁 摄
由“借光”到“农光互补”

从2017年第一批试点项目建设开始,渭源县争取实施村级光伏扶贫项目60.249兆瓦,共为135个村建设300kW-500kW电站208个,初步形成村级电站为村级“造血”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户通过公益性岗位获取发电收益领取工资报酬、村两委通过发电收益为特殊农户提供保障的良性运转体系。

通过大力发展“光伏+食用菌”“光伏+蔬菜”“光伏+中药材育苗”“光伏+养殖”等农光互补产业,实现用地集约化,带动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大力培育“农光互补”产业模式,形成顶上有光伏、地上有农业、周边能务工、重点乡镇有物流仓储配套的产业综合发展格局。


目前,建成会川、田家河、路园、莲峰4个渭源县光伏食用菌产业园,建成元古堆、绽坡、三合等较大规模“光伏+食用菌”基地12家、“光伏+蔬菜”基地7家、 “光伏+中药材育苗”基地2家、“光伏+养殖”基地1家、“光伏+产业车间”基地1家,建成分布式“光伏+产业”点33个,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光伏产业不仅实现了“农+光”在空间上的互补,而且实现了在时间和季节上“全年候”。累计建成农光互补食用菌1600亩,设施蔬菜、党参和黄芪育苗等种植业750亩,互补特色养殖业150亩,互补率达到85%以上。

全县年产羊肚菌、金耳、熊掌、猴头等名贵食用菌4511.35吨,收益在7933.85万元以上。关联“珍菌”生产的土地租费、承包经营收入、务工受益“三重”经济效益逐步凸显。先后引进培育8家龙头企业、规范建设16家合作社参与经营,农光产业带动1478农户户均年增收2.36万元以上,发电收益带动1.2万户群众增收,户年增收2000—6000元,受益村和农户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光互补”产业融合叠加效应持续放大,完成了由带贫产业向“振兴”产业的华丽转身。

由“小打小闹”到“规模”经营

渭源县创新园区按照村级集中联建、乡镇村级易地联建布局方式,以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壮大农光产业。同时,由国有投资公司渭源县正源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制定出台入园企业“零租金”及“前三年免费后两年减半”收租等优惠政策,吸引光伏一期退出民营企业重新投入资本,再次参与到全县光伏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光伏+”扶贫产业建设,构建了社会化扶贫、产业带动大格局。

目前,全县已经建大棚441座,年产值2577万多元。会川园区“光伏+”观光生态农业已经初具规模,入驻园区企业达3家,经营面积达18万平方米,不仅对全县“光伏+”带动产业的孵化辐射带动作用明显,而且还催生了“光伏+农旅观光休闲”新型产业发展模式的兴起,自去年以来仅会川园区接待游客2.5万人次,游客“采摘式”体验购买达80 多万元。

入驻园区的定西市源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渭源县最早发展光伏食用菌产业的民营企业。该公司负责人杨峰告诉记者:“我是第一个在渭源做食用菌的,已经成功种植了羊肚菌、金耳、猴头菇、熊掌菇等经济价值高的菌类产品。两年来,净收入达480 万元,园区减免租费30 万元。我带动周围188户群众增收,年产值达到1600多万元。光伏食用菌产业大有可为。”无独有偶,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光伏食用菌基地2020年当年种植成功,当年羊肚菌收益达40万元,直接带动125户农户增收。

从“空壳”到“家底”殷实

渭源县按照“运营维护企业专业、年发电量保底、运营维护费用合理”的原则,通过公开采购的方式,择优选择有实力的运维企业对全县光伏电站进行统一运营维护,确保发电量持续稳定。明确保底发电量要求,对每千瓦年发电量达不到1300度要求的,将按照运维费用30%—70%的比例予以扣除,保证发电量持续稳定。为有效降低运维成本,按照“合同10年保持不变、运维费用按照8分/瓦支付、电站主要设备质保期延长3年”的协议,强化运维企业履约监管,避免了运维期间因企业变更造成费用逐年增高、设备更换权责不清等问题的发生,运维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同时,强化日常监管,每个电站由村两委从建档立卡户中确定电站管护人员,由运维企业负责专业培训、绩效考核,并按照考核结果支付工资,解决了村级电站分布分散、日常监管难的问题,确保了光伏产业的长效发展。

家住渭源县锹峪镇贯子口村的马云中是一名村级光伏电站辅助管理员,已经干了3年多了,从未出现过任何问题,本人也从原来的低保户通过劳动获得了劳动报酬。像马云中这样通过公益性岗位劳动拿到工资的家门口的“上班族”渭源还有1.2万人,年平均收入3500元以上。

农光产业使得每个受益村每年通过村级电站获得收益30万元-40万元左右,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壮大。而科学分配收益,则使得受益村实现“有钱办事”,有力提升了村级自治善治的能力。

从 “输血”到“自我造血”

农光产业带动发展,改变了单纯的资金和项目输入的“输血”式带动,开始向产业发展的自我造血的不断推进式发展,也有效推动了乡村建设。

运用“企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创新推进渭源县光伏扶贫带动项目建设。利用国有平台公司渭源县正源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融资1.45亿元、吸收社会企业扶贫资金约5000万,为农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县后续光伏扶贫带动建设探索了有效经验,规范了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确保了质量与安全,有效推动了农光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园区)+农户”的“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落实“五统一分一标三提高”(统一规划地块、统一开展培训、统一提供良种和农资、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销对接,分户生产经营受益,建设标准化的产业基地,提高产业、农民、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的带动增收机制,有效解决了以往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不高、抗御市场和自然风险能力不足以及个体经营办不好、办不了的问题,分户经营收入归己的机制,则有效解决了“政策养懒汉”的问题。不仅农光产业这样,其它产业如上湾镇、莲峰镇花卉产业都是如此,全县38家龙头企业、1340家合作社带动32480 户农户依靠产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大力发展农光互补产业,农户和村集体实现了多渠道增收。农户通过参与基地建设、就近务工、实操培训、承租承包、订单保障等多种经营方式获得收入,全县有1042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户486户)通过土地流转户均每年收益2600元,1280户农户通过承租光伏食用菌大棚,年均收入1.5万元以上,近千人就近务工,人均年劳务收入6000元以上;135个行政村每年均获得发电收益40万元以上。同时,培育带动了仓储、物流、加工、研发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了农光互补规模化、链条式融合发展。据统计,全县农户从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农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经济效益已经凸显,赋予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原标题:光伏叩开致富门——渭源县农光互补新兴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纪实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