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曹湘洪院士:氢能是未来间隙性、随机性可再生能源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能源载体
日期:2021-10-25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miaowany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10月19日,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氢能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在上海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在会上表示,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主,结合绿氢制甲醇、绿氢冶金、绿氢供电供热等多种应用场景,积极发展氢能,是我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战略措施,是逐步改变我国能源结构的社会系统工程。


曹湘洪指出,氢能是未来间隙性、随机性可再生能源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能源载体。利用弃风弃光的电力制成并储存氢气,或者将氢气转化为能源类产品,更容易实现大规模、长期储存,非常有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

“氢能产业已经提升到能源发展战略的高度,”预计到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10万辆,加氢站将超600座。

曹湘洪分析指出,未来氢能产业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一是替代柴油车的燃料电池汽车为主用户;二是液氢、氢气管道运输将得到发展;三是燃料电池工业发电将得到重视;四是氢储能将成为主要储能方法;五是近期以灰氢为主,中远期向蓝氢、绿氢方向发展;六是难以减排领域氢能逐渐开发利用。

曹湘洪看来,当前我国氢能产业面临储运分销成本较高、缺少核心技术和装备、法规与标准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为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健康发展,曹湘洪建议,应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科技创新。

“缺少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装备,制约了我国氢能产业健康发展。”曹湘洪分析表示,燃料电池在我国已呈现快速启动的态势,氢燃料电池轻型电车、家用社区用电池等各种氢的应用场景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当中。但从绿电制氢、氢气储存、运输到加氢站等各类用氢设施建设,以及各种燃料电池技术,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应要加大科技投入,尽快改变缺少核心技术、关键材料的局面。

曹湘洪提出,要按照氢能产业链来布局氢能,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近、中期需求,着眼长远发展,凝练重点课题,加强产学研合作,夯实技术基础,来保障我国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曹湘洪介绍,当前全世界氢气制造有96%来自于化石能源,仅有4%来自电解氢或者化工、冶金等工业副产氢。他建议,布局氢能产业链技术研究,在制氢技术方面应重点关注利用绿电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包括新一代规模化低电耗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碱性固体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技术和前沿性太阳能制氢技术等。在氢气储存运输方面应重点关注有机液体储氢、镁氢合金及钛基合金储氢技术、70 MPa塑料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气瓶的材料与制造技术。

在加氢站等涉氢专用装备及标准完善、提升方面,曹湘洪表示,目前氢能及燃料电池国家标准完整性、先进性不足,要进行系统研究,进行标准梳理,补充和完善标准和提高先进性的具体对策,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标准。

曹湘洪表示,我国加氢站的技术标准、氢能设施和周边的安全距离要求明显高于国外的标准,对于氢能的发展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有制约作用。“制氢加氢一体化加氢站的国家标准已经制定颁布。将来要发展分布式制氢和加氢站一体化,标准的研究制定要加快步伐。”

曹湘洪指出,为改善加氢站安全性,地下储氢技术、地下储氢加氢站和地下储氢油氢合建站标准的制定,同样是当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问题。“加氢站使用高压压缩机测试中,复合材料、高压容器等的技术测试的规范要建立。加氢站设备用到什么时候就必须检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检查可以继续使用?这些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原标题:曹湘洪院士:氢能是未来间隙性、随机性可再生能源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能源载体
 
相关阅读: 氢能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氢能促进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